澳門的漁人碼頭從2005年的年底開幕後就成了旅客必去的一個景點。
那裏融合的中西建築風格搭上無敵海景可說是美麗絕倫,
地點又剛好在港澳碼頭旁邊交通十分方便。
尤其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仿古羅馬競技場的圓型建築物,平常是表演的露天場地;
常常可以看到有人穿著古代羅馬兵丁的衣服在那裏巡迴給人們拍照留念,
還有一個叫巴比倫的賭場建築風格也很獨特。
澳門漁人碼頭於2005年12月31日舉行開幕,
是澳門首個以主題式設計的綜合娛樂旅遊新景點座落於外港新填海區海岸,
提供包含娛樂、購物、飲食、酒店、遊艇碼頭及會展設施於,結合不同建築特色及中西文化,
讓來訪的遊客可於此突破地域界限,體驗不同地區的感受與風情,
對於攝影喜好的人來說又是一個殺底片的好地方。
「澳門漁人碼頭」雖然好玩,但是需提醒想去那裏玩的人千萬要避開夏季,
因為澳門地處熱帶又臨海邊十分濕熱,
加上漁人碼頭附近風景雖然綺麗但是缺乏遮陰納涼的地方,
如果於夏季六月到九月去千萬要注意防曬避暑問題,要不然風景沒賞到還中暑就太不值得了。
當然碼頭入夜後會打燈,本區夜景也是相當的迷人,
如果夏季去澳門旅遊又怕曬到是可以考慮於夜間再來此處晃晃。
由於澳門被葡萄牙殖民過所以,漁人碼頭商店街為歐洲風情建築,
有義大利、阿姆斯特丹、葡萄牙、開普敦,甚至還有一座非洲村,
而商店裡則可買到不少澳門的紀念品,也有不少各式異國料理餐廳,
如澳門特色葡式美食、川菜、泰式、日式料理等。
西望洋聖堂(又稱主教山聖堂、海崖聖母小堂、卑拿聖堂、西望洋聖母堂),
原名卑拿聖堂(Penha Church),「卑拿」在葡萄牙文意為位於海邊之山岩,
建於1622年,教堂曾多次重修,1935年與主教私邸一同重建為現下的規模。
建築物蓋有哥衛式教堂的尖頂,反映古典折衷主義風格,
西望洋聖堂及主教私邸因被評定為「具建築藝術價值之建築物」而收錄於《澳門文物名錄》。
「大三巴」牌坊(葡萄牙文: Ruínas da Antiga Catedral de São Paulo)牌坊
是聖保祿教堂的前壁遺址,曾是澳門最大的教堂。
是由一義大利籍耶穌基督會神父所設計的,於1937-1640年竣工,
建築歷時近四十年。卻在1835年一月,教堂失火,
火勢迅速蔓延,火舌所到之處都被燒毀,
最後就只剩下教堂的前壁和前面68個石階部分,
由於教堂前壁形似中國的傳統的牌坊,所以才又被稱之為「大三巴」牌坊!
澳門-議事亭前地 (葡萄牙語:Largo do Senado)
當地人俗稱「噴水池」,位於澳門半島中區是澳門四大廣場之一。
2005年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議事亭前地北連板樟堂前地,
南臨新馬路,南闊北窄,呈狹長的三角形,
可以說是澳門半島中相當熱鬧的商業及文化活動區。
「環環葡韻」,可以說是氹仔重要的文物建築與文化遺存,
同時也是澳門極富代表性的景點之一。
它是位於海邊馬路的五棟葡萄牙式宅院改建而成的~
原來它的「龍環」其實是氹仔的舊稱,
至於「葡韻」是指,這裡的葡式建築物帶來的風韻,
所以就叫做「龍環葡韻」一個充滿南歐殖民風味的景點。
Venetian 威尼斯人酒店內,有號稱香港及澳門最大的購物中心,佔地達100萬平方公尺,
超過350間的精品商店進駐在此,沿著大運河興建。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挑高的天花板設計,永遠都是藍天白雲,
讓你身處其中卻搞不清楚到底現在是白天或晚上,
還有3條人工運河貫穿其間,拱橋點綴其中,
兩旁的義大利式建築則座落著各式精品名店、個性餐廳。
所以,在運河裡不時有鳳尾船貢多拉緩緩划過,載送著旅客開心遊覽。
不過,在這坐坐貢多拉也不便宜就是了!
我一共去過澳門兩次了,但每次回來後都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這裡離台灣近語言又通,可以說是相當適合一家大小親子同樂的好地方,
我如果有機會的話會想在冬天沒那麼熱的時候再去一次舊地重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