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士會館可以說是101年起淡水新開放的觀光景點,淡水至古以來就因著他的獨特地理位置,而留下了很多充滿了歷史文化的美麗景點。教士會館其實就位於淡水真理大學的正對面,民眾只要搭乘淡水捷運並轉乘公車於於紅毛城站下車,沿著斜坡與鋪滿藤蔓古牆面慢慢的往上爬,幾乎處處都是百年以上的古蹟,遙想當年宣教士不求回報的奉獻在這塊土地,讓人不禁發思古之幽情。
步行到了真理大學後,沿著低矮的圍牆直行即可看到教士會館的門牌,轉入教士會館的大門後,右手邊可以看到一座網球場,而左手邊就是擁有一三七年歷史的淡水區「教士會館」,本建築物曾是清朝時西洋宣教士宿舍、婦女義塾校舍、校長寓所等,從101年起,開放改為真理大學觀光系的「實習餐廳」,讓學生有機會親自導覽淡水歷史及該建築物,並提供餐飲服務。
教士會館位於馬偕故居左側方,兩者均建於西元一八七五年,為當時馬偕博士助理牧師宿舍。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宣教士紛紛離開台灣,教士會館改為婦女義塾校舍或淡水中學男生宿舍,戰後再租給英商德記洋行,作為觀賞山河勝景用途。
教士會館為西班牙式建築,以哩岸砂岩石為壁材建築,具有隔熱效果;屋架及地板取自於大陸廈門的福杉木,可防腐朽;建築物與地面離四尺,防止潮溼、海水倒灌;正門及外迴廊均設「白堊壺門走廊」,顯得相當優雅。
而教士會館前庭院內的老樟樹,枝葉茂密高大曲折,看起來與教士會館的年紀差不多,靜靜的在這裡歷經風霜看盡了人事的更迭,或許他才是淡水百年歷史最佳的見證人。
教士會館旁邊尚有馬偕故居,是馬偕博士於1875年所建,他在此結婚生子,也臨終於此,與教士會館相同為西班牙式的白堊孤廊建築,後來馬偕還在後頭蓋了一間書房間研究室,人稱「讀書樓」
姑娘樓現為淡水真理大學校長室。建於1906年,為當時女宣教士的居住場所,早年不少女宣教士,奉獻她的青春年華與終身幸福在台灣的教育與醫療工作上,本地人尊稱她們「姑娘」,可以說是早年淡水文化的特色之一。
牧師樓建於1909年,除了吳威廉牧師外,過去有不少西班牙籍的牧師曾在此住過,一度為音樂專校的鋼琴教室,2001年真理大學於地下一樓設有真善美西餐廳,作為師生交誼與餐飲實習的場所。
姑娘樓與牧師樓兩棟美麗的紅磚洋樓都是吳威廉牧師所設計建造,吳牧師最擅長設計這種磚拱迴廊建築,這些洋樓共同的特色為紅磚樓、拱圈迴廊、斜屋頂、高台階與通風氣口。在這群美麗絕倫的建築物前面的大草皮,更可將淡水河口湖光山色波洵粼粼的美景盡收眼底,絕對是個拍照攝影的好地方。
真理大學教士會館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真理街32號
電話:02-26212121#5301
Sylvia128美食旅遊FB粉絲團,歡迎按讚發落新情報與文章 :)